2025年7月10日至15日,濟南大學文化和旅游學院“兩個結合”青年傳承中華文脈暑期實踐團,前往遼寧省遼陽市燈塔市開展文化傳承調研活動。團隊以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理論指導,深入挖掘青年群體在文化傳承中的創新實踐,為中華文脈的傳承注入青春活力。
理論筑基,探索文化傳承新內涵
實踐團成員系統性地梳理了“兩個結合”的理論框架,并結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探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路徑。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團隊分析了青年學生對文化傳承的認知與參與情況,總結出教育體系融入、社區實踐等可行路徑。通過集中學習和資料整理,團隊為實地調研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明確了青年在文化傳承中的使命與擔當。


非遺尋訪,觸摸傳統文化脈搏
在燈塔市萬寶橋街道天福社區,實踐團走訪了多位青年非遺傳承人,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團隊成員與傳承人深入交流,記錄他們在技藝傳承中的創新實踐,了解數字化傳播手段在非遺保護中的應用。這些鮮活的案例為團隊研究青年傳承中華文脈的有效載體提供了寶貴素材。



新媒體賦能,拓寬傳播新渠道
團隊還考察了抖音、B站等新媒體平臺上的文化傳播項目,與青年UP主探討如何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這些創新實踐展現了新媒體在文化傳承中的獨特優勢,為團隊的研究提供了多樣化視角。


文創設計,讓傳統融入生活
實踐團成員結合調研成果,設計了一系列非遺主題文創作品,如書簽、明信片等,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日常生活用品。這些作品不僅提升了非遺文化的吸引力,也為青年參與文化傳承提供了新思路。

成果轉化,服務社會發展
調研結束后,團隊將撰寫《“兩個結合”視域下青年傳承中華文脈的路徑研究》報告,并制作短視頻、推文等新媒體成果,擴大項目影響力。為青年文化傳承工作提供參考。


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他們在實踐中明確了青年在文化傳承中的責任與使命。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此次調研為契機,繼續探索文化傳承的創新路徑,為中華文脈的生生不息貢獻青春力量。
文字:關愛純 校審:張耘愷 復審:趙軍 終審:信蘇珊